电话:15377909053
QQ:1708963545
地址:福州市仓山区仓山镇霞湖村260号(公交167、190、202路 高盖山人行天桥站下车5分钟即到)
4月3日,孟老师以统编教材《雷雨》为蓝本,打造了一堂融字理探究、情境体验与语言训练于一体的精彩语文课。
课堂伊始,她紧扣低段识字重点,通过形声字规律解析“扑”“哗”“蝉”等生字:拆解“雷”字上“雨”下“田”的构形,结合甲骨文“雨”字的象形演变;演示“压”字时,双臂下垂模拟“乌云压顶”的动作,让抽象字形转化为具象感知,学生在跟读“满天的乌云,黑沉沉地压下来”时,自然领悟文字背后的画面感。
在文本解读环节,孟老师以三幅明暗对比鲜明的图片——“乌云密布的闷热午后”“电闪雷鸣的倾盆雨夜”、“碧空如洗的清新清晨”——引导学生排序并描述,通过观察“树动、蝉静、雨丝倾斜”等细节,梳理雷雨“前—中—后”的景物变化逻辑。朗读指导中,她化身“情境引导者”:读“雷雨前”时,带领学生压低嗓音、放缓语速,配合皱眉、手臂收缩的动作表现压抑感。
课程尾声的背诵环节堪称亮点:孟老师先通过配乐范读强化语感,再以“挖空填空”降低记忆难度(如“______的乌云,______地压下来”),最后结合图文对照的思维导图,让学生在“看景想词、依词成句”中实现流畅背诵。短短十分钟内,孩子们从分句跟读进阶到完整诵读,朗朗书声中尽显对文本的深入理解。
课后同年级组老师和潘远艳老师在点评中指出,本课巧妙打破“机械识字”与“生硬背诵”的传统模式,将字理教学融入情境创设,通过“字形解析—画面建构—情感共鸣—语言输出”的闭环设计,让识字、阅读与记忆形成有机整体。尤其是背诵环节的分层铺垫,既遵循儿童认知规律,又展现了对“理解性记忆”的深度思考,为低段语文教学中“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”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。
课后,林奕杨同学说:“感觉孟老师这堂课非常有趣”;林辰梁同学说:“这堂课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”。
版权所有:福州市仓山区新蕾小学
备案号:闽ICP备2021003460号-1
扫一扫,关注我们